侯医生很久没有原创文章了,一则工作繁忙,二则原创肿瘤科普文章的难,三则的确也有肿瘤“辟谣”的挫折感……
但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总觉得对自己为大众科普有所帮助,索性不再文后长篇评论直接成稿科普。希望大家更多的是对“个体化体检”的认知,少一些法律层面的讨论。
医学本就是风险,真正的医生勇于面对各种风险并设法避免和将之降至最低。但面对下面的故事,读罢总有一种“心疼”,不仅仅是这价值14万的胸部CT,更是那些原本“根深蒂固”的医学常识被忽略的无奈!
故事从一个乡镇医院的胸透开始,胸透发现左肺门影大,建议至大型医院进行胸部CT扫描仔细排查……但我们的主角直接找到了某医院的熟人并进行了DR胸部摄片的一系列体检,得到“胸片无异常” 的结果时终于放心……之后症状再次出现在另一家医院复查胸片提示“左肺门影增大、请结合临床”,最终进一步检查后确诊“纵膈肿瘤”进行手术切除。诉诸法律,最终因DR摄片未发现存在疾病的“漏诊”而判决医院赔偿14万!
价值14万元的CT,从事多年胸部肿瘤外科的侯医生为双方都感到“心疼”!
毕竟,故事的主角在胸透的动态影像检查时已经发现“左肺门影增大”,不去遵医嘱进行本该的胸部CT检查,而去寻找所谓的“熟人”进行了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健康体检”,并相信了DR胸片所谓“正常”的结果。直至症状再现手术治疗。其实,在面对一些阳性结果和医生的建议时,适当的“较真”一点、“偏执”一些,可能对自己的身体才是最大的保护!
其次,付出那14万胸部CT检查费的体检医院,太过自信、太过固守!一个DR的胸部摄片果真能解释胸透的异常吗?对于一些有疑问的影像、已经出现相关症状的体检者难道不应该进一步检查和咨询专科临床医生吗?常规的体检项目还适合这种本已存“疑问”的人群吗?
总之,根源便是对“胸部CT”认知的缺失!
说实在,侯医生早已忘却了曾经熟知的“胸部正侧位片”下的什么血管影、叶间、肺段的判断,因为…所以,稍感愧对老师的教导,毕竟80年代的影像检查还是依靠胸片。但在我目前从事的胸部外科手术,术后的床旁胸片检查仍为常规,借此了解肺膨胀情况、气胸的吸收、有无异常的肺部阴影、胸腔积液等等;而对于肋骨骨折、肋骨肿瘤、特别是区别溶骨性成骨性改变等,这种检查的廉价、便捷、低放射性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而对于目前高发的肺癌以及众多的胸部肿瘤,我绝不再阅读胸部DR片,不仅仅是早已缺失的“能力”,更是这种含有“信息量”极少的摄片早已无法进行精准疾病的诊断!
试想,一些连胸部CT平扫也无法辨别的肺门血管影,被前方胸骨后方脊柱遮挡、中部心脏血管掩盖的纵膈病变……如何可以通过几张的胸片得以诊断和发现?
日益增多的肺小结节、微小肺癌、肺磨玻璃影如何通过胸片来区别,来测量密度、大小?如何发现近乎和肺组织密度相当的“早期肺癌磨玻璃变”?
当然,不乏网友为医方感到委屈:“胸片技术的局限却让医务人员担责,咋进步啊”、“以后医术不到华佗水平就别干了…”、“很简单,以后让病人直接做PETCT,这样就没问题了”…..
气话太多,但是侯医生公平而言,这只能代表那些朋友们对真正的胸部CT等影像体检的认知缺乏。
个人认为,一个常规200多元的胸部CT足以发现近乎90%以上的胸部异常,其中包括常见的肺结节、磨玻璃改变、胸腺改变、胸壁肿瘤,对于一些特殊与血管无法辨别的“疑似”更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增强CT得以更为精准的影像诊断。
试问,目前术后近乎100%生存率的微小肺腺癌哪一例不是进行胸部CT体检而发现?哪一例毫无症状的胸部肿瘤不是偶尔“疑似”再经胸部CT影像诊断再开始进一步层次的检查治疗?
即使,您进行了胸部CT体检,的确是侯医生恭喜您的“无异常”,权当做是今后体检对比的“底版”真的是极有“性价比”的检查。试想,在临床中首次发现的一些0.5-1.0cm左右肺结节、磨玻璃改变,侯医生和大多数正规专科医生的习惯是动态观察后决定。但对于那些的确存在的“高位结节”,而恰巧您存有之前健康体检的“CT底片”,足以使一些连我一时也无法下定决心干预的“早期肺癌”更为及时的决策和手术切除!
这,相比故事中的“代价”,孰轻孰重呢?
最后,善良的侯医生提醒朋友们:莫论法律的欠缺、莫论医学的不足、更莫质疑医者的良心,我们能通过这个小小故事的“痛”了解胸部CT体检的“最高性价比”便已足够!
(“侯医生的柳叶道仁心”头条号,阅读宁缺毋滥、不偏不倚的医学科普,你我共同进步!)